2022年高新技術企業申報工作
已落下帷幕
再過2個多月,2023年就要到來
2023年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工作
也開展在即
不論是新申報企業 還是到期重新認定企業 唯有提前規劃、充分準備、專業布局 才能更好的提高高新技術企業申報通過率 下面的深度解讀,你一定不能錯過! 01 八大必要條件不能少 申報高企,有“八大必要條件”,申報前,企業必須對照,一個也不能少: 值得“劃重點”的是,研發費用、高新技術產品收入、科研人員占比等“核心數據”,企業必須達標,否則會被“一票否決”。 02 知識產權盡早取 《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工作指引》明確指出:“不具備知識產權的企業不能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由此可見,知識產權是高企申報必備條件! 在企業創新能力評價中,知識產權占比30分。需要注意: 1、知識產權可以通過自主研發,以及受讓、受贈或并購等方式獲得,不同類別知識產權申報下證時間有所不同,必須提早準備!提早!再提早! 2、當年I類發明專利可以用來申報,Ⅱ類知識產權(外觀專利、實用新型及軟著)當年不可用作申報,且不可重復用作申報; 3、專利證書權屬人必須為企業主體。 03 提前做好科技成果轉化工作 科技成果是指通過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所產生的具有實用價值的成果。(專利、版權、集成電路布圖設計等) 需要注意: 1、科技成果轉化評價的數據,考察的是近3年內,指的是企業申報前的連續3個會計年度,不包括申報當年。也就是說,成果可以不在近3年,只要轉化發生在近3年就可以。 2、同一科技成果分別在國內外轉化的,或轉化為多個產品、服務、工藝、樣品、樣機等的,只計為一項。多個科技成果轉化為1個產品的,算多個轉化,計為多項。 3、科技成果內部轉化可從生產批文、新產品或新技術推廣應用證明(銷售合同、發票、用戶試用報告等)、產品質量檢驗報告等方面提供材料; 科技成果外部轉化可從技術合同、合作協議等方面提供材料。 4、科技成果轉化能力的A類標準平均每年“5項及以上”,建議三年科技成果轉化需要15項以上(最好16項) 5、申報需3個以上科技成果轉化產品,且科技成果轉化為產品銷售出去才可算。 04 及時建立研發機構,規范組織管理 研究開發組織管理水平評分占20分,這就要求企業在日常研發過程中對研發流程的梳理、管理制度的執行、獎勵政策的體現都要明確規范。 需要注意: 1、產學研與高校之間合作,沒有可不填;如果有,可根據自身情況撰寫制度; 2、組織實施及獎勵制度編寫可獲得2分; 3、企業獎勵制度進行編寫可拿滿分。 05 成長性早規劃 企業成長性指標在創新能力評價中占20分,其中銷售收入增長率和凈資產增長率各占10分,具體如下表: 企業可提前規劃好申報高企當年的銷售額,提高企業的成長性得分。需要注意: 1、財務數據無法修改需如實填寫; 2、企業凈資產增長率或銷售收入增長率為負的,按0分計算; 3、銷售收入中間年限不能為0收入。第一年末凈資產或銷售收入為0的,按后兩年計算;第二年末凈資產或銷售收入為0的,按0分計算。 06 研發費用要歸集 根據《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工作指引》要求,“企業應正確歸集研發費用,由具有資質并符合本工作指引相關條件的中介機構進行專項審計或鑒證。“而在實際認定工作過程中,也需要企業在年度審計報告中披露研發費用的數據,如若未進行披露,財務專家很大概率會不認可研發費用數據。 因此,企業需要按照相關要求,歸集核算研發費用,并在財務報表中反映。 07 提前建立合理的人力資源體系 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條件中明確規定科技人員要占企業當年職工總數比例不低于10%。建議企業提前籌劃,建立好合適的人員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