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技能培訓與鑒定存在問題及對策探討
發布時間:2021-05-06 09:11:01|瀏覽次數:1339次
【摘要】論述了目前職業技能培訓和鑒定中存在著問題,提出了發展職業技能培訓和職業技能鑒定管理的對策。
【關鍵詞】職業技能培訓 鑒定
企業職業技能培訓主要是針對企業員工所需要的各項技能而進行的員工培訓。其承擔培訓的主體,主要有各類高等院校、各行業協會及民間各類培訓機構,及企業內部各種形式的短期培訓。培訓內容從企業管理技能到國家一些相關的經濟制度、政策及法律條文的解讀;企業一線職工的技能培訓;企業文化培訓等。
一、當前企業職業技能培訓存在的問題
(一)企業“只用人,不育人”
近些年來,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主要是勞動密集性產業,一些民營、私營企業的用人單位為追求廉價的勞動力,招聘未經職業教育和培訓的低素質的農民工,稍加培訓就能用到生產一線。許多企業只愿選擇人才,而不愿參與或很少參與人才的培養,把培養人才的主要責任推給了學校,甚至把培訓教育學生視為額外負擔,造成學校培養的學生動手能力弱,難以適應企業需求。
(二)培訓手段與形式落后,不與時俱進
培訓機構針對企業的培訓工作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隨意性,不講究培訓的具體目標,培訓的隨意性較大,操作人員的操作技能得不到明顯的提高。許多培訓機構采用大量的軟件,模擬仿真設備,使學員通過反復訓練來增強一部分操作技能,但由于人機訓練,難以模擬復雜的現實操作環境,效果欠佳。
(三)培訓效果缺乏有效地考核和評估體系
培訓效果的評估是培訓的最后的一個環節,也是培訓系統中最難實現的一個環節。目前絕大多數的培訓工作在結束后的考核大多沿用考試的形式,沒有建立起完善的培訓效果評估體系,不能將培訓評估和學員培訓結束回到工作崗位所取得的工作績效的改善、能力的提高和為企業帶來的效益結合起來。
二、職業技能鑒定存在的問題
(一)勞動者對職業資格證書認知度低
職業資格證書是勞動者職業能力水平的憑證和市場就業的通行證,社會各界對此認識還很不到位。我市技術人員雖然有一定技能,但普遍存在著文化素質低的現象,不少從業人員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職業資格證書。而用人單位招用技術人員時不看職業資格證書,不考慮招用人員實際技能是否與崗位所需技能相匹配,完全從實用主義出發,招用人員只要可以干活就行,用人單位對技術人員的招用和管理很不科學。
(二)勞動監督監察力度不強
依照勞動和社會保障部6號令《招用技術工種從業人員規定》,對未取得職業資格證書的技術人員和招用無證人員從業的用人單位,勞動監察部門要進行嚴厲查處。由于我市勞動監督監察工作不到位,致使無證人員普遍存在僥幸心理,認為有證無證一個樣,缺乏參培辦證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三)技能人才不被重視,缺乏職業技能鑒定的動力
在薪酬、福利待遇上,技能人才與科技人員和管理人員相比明顯偏低,相當部分企業未能將技能人才的技術等級與工資福利掛鉤,這是長期影響技能人才開發的重要問題。不少企業仍持有落后的人才觀,認為只有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才是人才,注重培養的只是專業技術人員,技能人才不被重視,導致企業在職技術工人參加職業技能鑒定率較低。
三、發展企業職業技能培訓的對策
(一)制度與政策鼓勵企業參與職業技能培訓
政府作為職業教育及其相關制度的主要制定者,作為職業教育機構的主要設立者,在推進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中所起的主導作用是不容置疑的。國家通過建立相關的法律、法規,指導和約束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下的企業教育制度。
政府可以通過對參加校企合作教育的行業企業減免征收教育附加稅的途徑,或制定教育附加稅部分返還企業,并專款用于企業職業教育的政策,讓企業家切實感到企業參與職業教育,既是履行一種社會責任,又是從事一種對本企業經濟效益有明顯促進作用的事業。
(二)企業應轉變傳統的用人理念,積極參與職業技術人才的培養
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我國廉價的勞動力用工模式的優勢已經不復存在,隨著國家從加工大國向制造大國的戰略轉移,企業產業結構的調整,高素質、高技能型的勞動大軍將是企業快速轉型并形成新的競爭力的決定因素。因此,企業要充分認識到人才培養是企業的投資行為,積極參與職業技術人才的培養,主動與職業學校開展全方位、多層次、多形式的合作,尋求校企合作制度化的建立,形成系統的完善的校企合作機制,這樣才能保證企業一流的、穩定的技術隊伍,提高自身的競爭力。
(三)明確的崗位培訓目標
企業要建立起內部崗位培訓制度,把在職的、知識更新的培訓放到員工的終生培訓、終生教育體系中,企業要深入了解員工個人、部門的能力及其培訓需求,讓員工了解企業所處的事業環境,協助員工發展和完善職業生涯規劃,使員工的需求和企業的需求結合起來,使其在個人生涯成長的過程中有實施新構想的機會,從而調動起員工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在企業內部要把指導和培養下屬作為管理人員業績考核的指標之一。每個級別的專業人員都是培訓者,都有培訓下屬的責任。在培訓內容上,要針對企業內部存在的問題,如反事故演習和異常情況崗位操作調整、崗位之間協同操作的練習等。
(四)建立培訓評估體系
考核和評估是實施培訓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驟。制定恰當的培訓目標是取得良好培訓效果的重要前提,也是檢查培訓質量的標準。培訓評估體系可以借鑒柯卡帕切的四個遞進的考核層次。學員的反應:即學員對整個培訓過程的意見和滿意度。培訓師是否將培訓目標分解到每節課上,使學員掌握每堂課的知識與技能;知識標準:即員工通過培訓學習所獲得的有關知識、理論、技術、技能等。培訓學習的內容和與員工從事工作的關聯性是衡量培訓項目好壞的重要指標;行為標準:即學員培訓后工作表現的變化;成果:即學員受訓后對企業產生的影響。
四、職業技能鑒定工作的建議
嚴格落實就業準入制度,推行職業技能鑒定工作,是實施科教興區戰略、促進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和勞動就業的重要途徑,也是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選擇。
(一)加大職業技能鑒定的宣傳力度
提高社會各界對職業技能鑒定工作的認知程度,提高技術工人技能鑒定率,開展職業技能鑒定,推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是勞動者實現自我價值的內在要求,是企業增強競爭力的迫切需要,是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政府強化服務的一項基礎性、戰略性任務。我們要全方位多媒體地對國家有關技能培訓和技能鑒定政策進行宣傳。利用媒體、信息、節日、會議等多種形式進行宣傳。同時培訓考試中心工作人員經常深入職業技能培訓學校,給學生講課進行宣傳。
(二)加大監督檢查力度
《勞動法》規定,職業資格證書制度是由國家勞動行政部門強制推行的。實踐中:任何一項工作的開展,僅靠宣傳教育、引導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輔之以必要的法律法規規定等強制措施。今后,勞動部門在推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過程中,必須加大檢查力度,調整、充實勞動監察人員力量,使檢查“持證上崗”成為勞動監察部門的一項經常性的監察工作任務。在必要情況下,可成立一支專門監察“持證上崗”的工作隊伍,以保證監察工作到位。對部分行業的反面典型予以曝光,對那些無視法律法規規定的有關單位和無證從業人員進行堅決處罰,以達到“典型示教”、事半功倍的效果,切實提高職業資格證書的權威性。
(三)制定相關政策,提高技能人才的政治待遇和經濟待遇
定期開展各類型各工種的職業技能競賽活動,在社會中積極倡導科學人才觀,推行我市技能人才表彰、獎勵制度化工作。我市可借鑒外地的做法,把技能型人才列入人才規劃,讓有特殊貢獻的技能人才享受政府特殊津貼,進一步提升技能人才的社會地位。通過提高技能人才地位,帶動技術工人參加技能鑒定,辦理職業資格證書的積極性。
信息來源:https://www.xzbu.com/2/view-2276459.htm